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家乡。7月4日,我院十名实践队员在分团委王彪龙老师的带领下赴陵川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们在根雕前合影
首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陵川县档案馆,巨型根雕作品《号魂》令人震撼。跟随讲解员的讲解,实践队员在“烽火征召”“血战沙场”“军民携手”“民族复兴”等四个展厅篇章中,聆听尘封的历史。此次档案馆之行,让队员们深切认识到号兵故事不仅是珍贵的红色记忆,更是不朽的精神丰碑,大家表示未来将继续探寻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员们体验吹军号
从档案馆走出,实践队员来到陵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走访中,他们了解到该中心积极构建城乡联动的志愿服务机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实践。陵川县搭建起“1+11+272+N”三级实践体系,以志愿服务深耕基层。通过开设兴趣班传承传统文化、开展暖心助老活动、引入文娱表演等举措,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实践队员观看陵川县志愿服务短片
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实践队员踏入军工部十分厂。望着锈迹斑驳的兵工器械,大家想起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临汾是国民党晋南最后据点,前线弹药消耗大,陵川县义汉村军工部十分厂应需而生。在厂里,队员们仿佛看见当年场景——工人和村民凭简陋工具,日夜赶制、修理军械,助力解放临汾、淮海战役 。参观后,队员感慨幸福生活不易,决心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做红色文化宣传者 。

实践队员参观军工部十分厂
实践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郭建平精神教育基地。展馆内,老照片、工作笔记静静陈列,队员们驻足凝视,了解到郭建平2017年投身脱贫攻坚,“白加黑”扎根台北村,带村民兴产业、改设施,让贫困村蜕变。参观后,队员们深受触动,认为这是一堂深刻的精神洗礼课,表态要以榜样为镜,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使命融入学习,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参观郭建平精神教育基地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们走出书斋、踏入乡土,在泥土芬芳中触摸乡村发展的脉搏,于田间地头厚植躬身为民的情怀。队员们纷纷表示,今后要以青春之力回应时代之需,用实干担当书写成长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