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0907)
时间:2025年03月19日 10:28 作者: 点击: 次
林学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山西省重点学科简介
学科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
森林经理学 |
学科方向基于景观生态学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成果,以生态学等级结构理论的结构功能关系为基础,以跨尺度理想森林结构调控为手段,探讨森林资源多功能经营和质量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针对华北山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围绕森林理想结构、林木竞争与密度调整、生物多样性维持、主要树种养分利用、养分循环和碳汇能力与过程、根系和菌根功能动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等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形成较突出的地域特色和学术影响。在森林资源智慧监测技术方向,开展了山西森林立地和林分类型分类系统构建、林分及单木生长动态模型构建、主要优势树种航空林分材积表的编制、森林蓄积量及碳汇监测技术体系等研究工作,形成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 |
森林培育学 |
学科方向针对森林营造理论与技术,人工林结构与功能耦合、低效林调控过程机理、地上林分与地下根系竞争响应、更新苗生长动态与影响机制、森林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养分循环与重吸收、群落生物多样性等前沿问题,探讨林分结构构建和优化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地域特色学术成果。围绕华北寒温性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维持及共存机制,对基于寒温性森林所发展的密度制约、生态位分化等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及共存机制给予了验证和完善,为寒温性森林群落构建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把握城市林业建设新方向,围绕节约高效建设关键技术,在绿化树种区划、树种规划、配置模式构建、水肥管理、微气候调节、污染物生物消减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
森林保护学 |
学科方向立足黄土高原区域性林草重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栖息地偏好和管控关键技术,生物多样性与利用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以桃小食心虫、桃蛀野螟、松褐天牛等重要钻蛀性林业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学、行为学、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整合技术,在钻蛀性林木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其与林木互作机制等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在蛀果、蛀干林木有害生物成灾与控制机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钻蛀性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同时面向国家公园建设需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抽样调查策略、区域重要野生鸟兽多样性资源调查、华北山地兽类群落结构及行为学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
林木遗传育种学 |
学科方向面向现代林业战略需求,针对黄土高原特殊立地条件造林绿化对抗逆林木良种的需要,应用基因编辑现代林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系统研究控制林木重要抗逆性状的基因及其表达调控机制,解析林木抗逆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创制林木抗逆新品种。开展特色乡土林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的基础上,挖掘沙棘、文冠果、红枣、花椒、黄连木、榛子、翅果油树、南方红豆杉、槭树类以及百里香、药用观赏菊花等特色种质重要性状基因资源,应用现代天然产物化学手段解析功能因子分子结构,开发相关分子标记,构建高效特色林木遗传改良体系,选育高产优质林木新品种,为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 |
学科方向定位于山西省乡土特色园林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筛选和利用,依据小尺度城市绿地植被结构与绿地生态效应之间相互影响和控制机制,开展绿地生态效益评价和结构优化研究。针对华北地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探讨区域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和环境调控等研究;探索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群落构建途径和科学保护技术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