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请奖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充分调动学校广大教职工进行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根据国家及省、部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科技成果包括:
(一)科学理论成果
科学理论成果指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术上具有新见解,并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础研究理论成果和部分应用研究理论成果。成果形式是研究论文、著作等。
(二)应用技术成果
应用技术成果指解决生产中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生物新品种等。成果形式是研究报告、工艺图纸、实物样品等。
(三)软科学研究成果
软科学研究成果指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对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的研究成果。成果形式是研究报告等。
????第二条??科技成果鉴定范围:
主要是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应用基础研究类成果及少数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对同一范围的成果推广计划、产业化类项目及软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验收和评审。下列成果不予组织鉴定:
(一)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采取认定形式);
(二)自行开发的一般应用技术成果;
(三)未在科技处立项的;
(四)在申报项目的参加人员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五)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
????第三条?申请成果鉴定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提供一级刊物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一篇以上;
(二)计划内研究项目按合同完成任务须经委托方认可;
(三)计划外重大应用技术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1)有一定的科研经费保证(一般不少于2万元);?
2)提出鉴定申请一年之前在校科技处登记,并履行相关手续;
3)经科技处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认为具备重大技术成果者;
????第四条?鉴定方式:
主要有专家评审和检测鉴定两种。
????第五条?申请鉴定具体程序如下:
(一)申请鉴定需在建议日期前一个月经各院、部签署意见向科技处成果科提出申请,并填写《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一式四份。
(二)根据鉴定规程申请鉴定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
2)技术研究报告(包括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技术成熟程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等);
3)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
4)设计与工艺图表;
5)质量标准(企业、行业、国家、国际);?
6)国内外同类技术的背景材料和对比分析报告及检索材料和查新证明;
7)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
9)原始记录;
10)准确的完成单位(不包括一般试制加工单位及一般协作单位)
和主要完成人员名单(按贡献大小排序,且经个人签名〉。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内容必须真实,引用文献资料和他人技术须说明来源,材料必须打印,装订整齐。
(三)由科技处组织有关人员对提交鉴定项目的材料进行初步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凡属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申请鉴定。
????第七条?所有的鉴定申请都要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发出鉴定通知后,方可召开技术鉴定会,鉴定会前需起草好鉴定证书和填写成果登记表,以便专家审核签字作为原件,打印好的鉴定证书经有关部门签字并加盖科技成果鉴定专用章方为正式的技术鉴定证书。
????第八条?凡合作或协作通过技术鉴定的成果(包括我校为参加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应及时写一份800字左右的成果简介,连同两份鉴定证书原件交成果科备案。
????第九条?报奖程序:
(一)国家、山西省、教育部、农业部等的成果奖励评审工作,每年一次,请申报者关注相关部门的网页,申报材料要求和系统均可以从网上下载,在通知截止日之前20天向科技处成果科交齐申报材料,并追加一份留成果科存档,逾期不予受理。
(二)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申请奖励由第一单位申报,完成单位及完成人员顺序依照鉴定证书。
(三)上级部门颁发的科技成果奖励证书,属单位的科技处存档,属个人的发给个人,奖金由课题负责人负责分配。
本办法2005年??月??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科研处。
?
(责任编辑:linxue01)